张金生交通肇事一案一审刑事判决书

2016-07-08 20:08
张金生交通肇事一案一审刑事判决书
提交日期:2013-08-09 15:58:08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2013)管刑初字第543号

公诉机关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张金生,男,1960年11月21日出生。因涉嫌犯交通肇事罪于2013年5月26日被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5日被逮捕。现羁押于郑州市第一看守所。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检察院以郑管航检刑诉〔2013〕8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张金生犯交通肇事罪,于2013年7月25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实行独任审判,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检察院指派代理检察员张原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张金生到庭参加了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3年5月25日14时40分许,被告人张金生驾驶小型客车沿郑州市航空港区102省道由东向西行驶至翟庄村段时,与同方向步行的被害人韩××、王×博相撞,致使韩××当场死亡,王×博受伤。经鉴定,韩××系颅脑损伤死亡。民警接警后在事故现场将张金生抓获。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交通巡管大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张金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遇有雨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第三十六条:“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之规定,其违法行为导致本次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第一项条文:“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之规定,张金生负事故全部责任,韩××、王×博无事故责任。

现被告人张金生家属已赔偿被害人韩××家属人民币265000元,赔偿被害人王×博人民币144360元,并取得被害人韩××家属、被害人王×博谅解。被告人张金生归案后如实供述上述犯罪事实。

针对上述指控,公诉机关提供了被告人张金生的供述;被害人王×博的陈述;证人王×恒、韩×路、翟×、张×霞、郭××、梁×、曹××、张×利、汪××的证言;受案经过;到案经过;被害人户籍证明;郑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笔录、现场图及现场照片;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0电话受理登记单;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交管巡防大队出具的情况说明;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接处警登记表;驾驶人、机动车信息查询结果单;血醇检验报告单;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诊断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道路交通事故尸体处理通知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谅解书及收条;年龄证明;鉴定意见等证据。综上,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张金生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请求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张金生归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可以从轻处罚。提请本院依法判处。

被告人张金生对起诉书指控其的犯罪事实及罪名均无异议。

经审理查明,2013年5月25日14时40分许,被告人张金生驾驶小型客车沿郑州市航空港区102省道由东向西行驶至翟庄村段时,与同方向步行的被害人韩××、王×博相撞,致使韩××当场死亡,王×博受伤。经鉴定,韩××系颅脑损伤死亡。民警接警后在事故现场将张金生抓获。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交通巡管大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张金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遇有雨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第三十六条:“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之规定,其违法行为导致本次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第一项条文:“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之规定,张金生负事故全部责任,韩××、王×博无事故责任。

现被告人张金生亲属已赔偿被害人韩××亲属人民币265 000元,赔偿被害人王×博人民币144 360元,并取得被害人韩××家属、被害人王×博谅解。被告人张金生归案后如实供述上述犯罪事实。

以上事实,有下列证据为证:

1、被告人张金生的供述,案发当日,其驾驶车牌号为豫BBV566小型普通客车沿郑州市航空港区102省道由东向西行驶至翟庄村段时,与同方向步行的被害人韩××、王×博相撞,致使被害人韩××当场死亡,被害人王×博受伤;

2、被害人王×博的陈述,案发当日,其和韩××、梁×三人沿郑州市航空港区102省道由东向西步行走到翟庄村段时,其被一辆面包车撞到了路北侧的沟里,后来“119”的消防队把其拉了出来送到了“120”的急救车上;

3、证人王×恒的证言,证实了其子王×博因交通事故受伤住院的情况;

4、证人韩×路的证言,证实了其子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情况;

5、证人翟×的证言,证实了案发当日,其在郑州市航空港区102省道翟庄村段看见一辆长安面包车翻在102省道路边的沟里,车下面压着人,其用手机报了“120”和“119”,消防队赶到把人救了出来,“120”来后确认被面包车侧面压着的那个人死亡了;

6、证人张×霞的证言,证实了案发当日,其父张金生驾驶机动车沿郑州市航空港区102省道由东向西行驶至翟庄村附近时撞到了两个行人,一个被撞伤,另一个死亡。其证言与证人郭××的证言内容基本一致;

7、证人梁辉的证言,证实了案发当日,其和韩××、王×博步行走到翟庄加油站西约100米处时,韩××、王×博被一辆面包车撞到沟里面了,事故发生后,路人打了“120”急救电话,后来消防车、救护车过来,把韩××、王×博两人从车下面抬出来了;

8、证人曹××的证言,证实了案发当日,其接到班组梁×的电话被告知韩××、王×博被车撞了,后其给副厂长张×利打电话,其和张×利、汪××三人赶到事故现场,当时受伤的王×博已经被拉到医院,韩××已经确诊死亡。其证言与证人张×利、汪××的证言内容基本一致;

9、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笔录、现场图及现场照片,证实了民警在事故发生后到达现场进行处理的相关情况;

10、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交管巡防大队作出的郑公航交巡认字[2013]第062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证实被告人张金生负事故全部责任,韩××、王×博无事故责任;

11、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诊断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道路交通事故尸体处理通知书,郑州市公安局交通事故尸体检验报告,证实了韩××死于颅脑损伤,王×博受伤等情况;

12、郑州市公安局交通事故鉴定所作出的编号为1205366的血醇检验报告单,证实了被告人张金生非酒后驾车的情况;

1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谅解书及收条,证实了案发后,被告人张金生亲属与被害人韩××亲属、被害人王×博分别达成赔偿协议,现被告人张金生已取得被害人韩××亲属及被害人王×博谅解的相关情况;

14、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交管巡防大队出具的受案经过、到案经过,证实了该案受理情况及被告人到案情况等;

15、尉氏县十八里镇伏尚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证实了对被告人张金生宣告缓刑对其所住村委会没有不良影响;

16、被害人户籍证明,郑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0电话受理登记单,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交管巡防大队出具的情况说明,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区分局接处警登记表,驾驶人、机动车信息查询结果单,年龄证明等证据附卷,与被告人的供述、被害人的陈述、证人证言及相关证据相互印证,佐证了该案事实。

以上证据,经开庭出示、质证,来源合法、真实有效,且能相互印证,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被告人张金生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负事故全部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公诉机关指控其罪名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相关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本案被告人张金生应在该幅度内予以量刑。在对其具体量刑过程中,本院还充分考虑了以下量刑情节:1、被告人归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自愿认罪;2、被告人系初犯,案发后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人韩××亲属及被害人王×博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被害人韩××亲属及被害人王×博的谅解。综合以上法定、酌定情节,被告人张金生确有悔罪表现,对其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可对其从轻处罚并宣告缓刑。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张金生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二份。

                                             代理审判员  何  静

                                             

                                             二○一三年八月六日

                                             

                                            (代)书记员  姜振华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法学学习 http://wenshu.nlaw.org/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豫ICP备10026901号 豫ICP备100269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email protected]